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 168体育 > 新闻中心 > 公司新闻

新闻中心

News

分类>>

168体育“五四”运动的洗礼

2024-10-14 09:23:30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168体育“五四”运动的洗礼百年征程波澜壮阔,百年初心历久弥坚。今年是中国党诞辰100周年,也是交通大学与中国党及国家民族休戚与共、同向同行的100年。为庆祝中国党百年华诞,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,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,感悟先辈和交大楷模的初心与使命,上海交通大学宣传部与档案文博管理中心联合设立“交大党史故事”栏目,专题讲述党在交大的百年奋斗历程和精彩故事,以飨师生校友及广大社会人士。

  百年交大,因图强而生,以兴邦为任,在曲折中发展,在逆境中坚持,在改革中腾飞,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、人才辈出并具有爱国主义传统的高等学府,是一部与党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爱国奋斗史。

  早在南洋公学时期,学校就发生了被称为中国史上“一声霹雳”的“墨水瓶事件”。1902年11月5日,中院国文郭教习在五班上课时发现师座上有一个洗净的墨水瓶,认为学生有意捉弄他,便严词追查,认定学生伍正钧(后改名伍特公)所为168体育官网。应郭教习的要求,公学总办宣布开除伍正钧。该班学生群起反对,赴总办处申辩无果,当晚全班决定悉行退学。次晨,总办以“学生私行聚众演说”为由,宣布开除五班全体学生。此举激起全校学生公愤,当即集会,要求校方收回成命。校方不允,并言称如不复课,将要开除所有学生。全校大部分学生不为所动,要求武断的总办限期下台,表示“总办去则某等留,否则某等行已决”。

  11月16日,限期已过,总办仍未解职,全校200多名学生乃毅然离开南洋公学。同情学生、素具思想的公学特班主任蔡元培在多方斡旋未果后愤然辞职,随同学生离校。待南洋公学创始人、督办盛宣怀出面挽回,学生已经离去了一半,而汪凤藻、郭镇瀛两人也黯然自行离校。11月下旬,在中国教育会的资助下,以退学学生为主体成立爱国学社,蔡元培任总理,吴稚晖为学监,社址设于上海路南泥城桥福源里(现南京西路70弄)。学社内师生交谈,自由空气浓厚,隐然成为“东南各省学界的大本营”。“墨水瓶事件”在江浙一带学校中掀起了反封建的先声,各校相继发生了学生、集会等事件,一时间此起彼伏,风起云涌,被社会称为“学界风潮”。

  1902年11月,以南洋公学退学学生为主体的爱国学社在上海南京路福源里创办。图为开学典礼合影,前排立者右六为蔡元培。

  1911年10月10日,辛亥首义在武昌爆发。全国各地纷起响应,形成声势浩大的反清浪潮,清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。11月3日,上海起义开始,陈其美率商团、救火会等志士围攻江南制造局。消息飞至学校,师生奔走相告,热血沸腾,部分师生参加了围攻江南制造局的战斗。当晚上海光复,师生胜利回校,第一件事情便是在上院的钟楼插上白旗,以示脱离清政府,拥护共和。校长唐文治支持师生,率先剪去辫子,并劝师生一律剪辫,宣布学校改名为“南洋大学堂”。接着,学生们将诋毁的教务长辜鸿铭驱逐出校;以校中用作军训的400支长枪为基础,成立学生军,公推足球健将张松龄为队长,参加军。学生军荷枪实弹冲出校园,一举进占附近的李鸿章祠堂——李公祠,作为学生军的司令部。直至南北议和停战后,学生军解散,学生回校继续学业。在辛亥中,交大校友白毓崑(南洋公学师范生)、唐榕柄(航海科)为推翻帝制建立英勇就义;蔡锷(南洋公学外院生)成为护国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。交大师生在辛亥史上留下了光荣的足迹。

  辛亥虽然推翻了帝制,创立了中华,但是胜利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,中国反帝反封建任务并没有完成。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,英、美、法等列强在巴黎召开“和平”分赃会议,中国作为战胜国参会。会议竟然将战败国德国在我国山东的一切权利转让给日本。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,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怒。1919年5月4日,北京大学和十几所学校三千多学生举行盛大的,全国各地纷起响应,掀起了震惊中外的“五四”。

  交大学生高举起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旗帜,奋身投入到“五四”运动的洪流当中。5月6日,全校学生集会声援北京学生,开除前南洋公学师范班学生、驻日公使章宗祥(“五四”运动中被群众视为三大卖之一)的校籍。7日,600余名学生又参加了上海国民大会,高呼“争还青岛”、“挽回国权”、“誓死力争”等口号,走在队伍的最前列。11日,交大历史上第一个学生会组织——南洋公学学生分会诞生,学生分会隶属于上海学生联合会,下设义勇队、宣讲团、调查部、编辑印刷部,组织全校学生参加爱国斗争。26日,交大学生参加了上海52所学校约2.5万人的宣誓典礼和,要求严惩卖,外争国权。

  后学生抱着“对社会着实做一番有益的事业”和“使得人民都有觉悟”的信念,以毫不妥协的姿态投入到“五四”运动中。在学生分会的组织下,有的学生组成宣讲团,在街头巷尾进行演说,唤起市民的爱国热情;有的深入工厂、农村进行社会调查,了解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境况;有的创办南洋义务学校,与工农大众相结合;有的组成“救国十人团”,约言日货;有的编辑出版《南洋周刊》,评议国内外时政、探讨救亡之路,推进新文化运动,传播新思想。交大的学生队伍成为“五四”运动在上海的一支活跃的力量。

  对青年学生来说,“五四”运动不仅是一次,更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。经过洗礼的一部分交大学生,接受新文化新思想,成为时代的先进青年,走上为工农大众利益而战斗的道路。1918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交大土木专业的侯绍裘,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。“五四”运动中,他毅然抛开书本,“从爆发的时候起,直到烟消云散的时候止”,始终参与。他组织参与,宣传演说,发起编辑小报《劳动界》,开办义务学校,推广进步书刊。出色的组织才能,炽热的爱国情怀,赢得了同学的信任,被学生推选为学生会评议长,后又推举到上海及全国工作。

  侯绍裘在“五四”运动中接受洗礼,从一个爱国主义者转变为一个反对军阀政府的主义者、一个具有初步主义思想的新青年。“五四”运动后不久,被开除出校的侯绍裘没有动摇信念,毅然走上道路,成为中国党早期的活动家。他1923年加入中国党,1925年担任上海大学附中主任,并领导上海学界投入“五卅”反帝运动。同年9月建立苏州第一个中组织——苏州独立支部。1926年受组织派遣,主持国共合作期间江苏省党部工作,担任党部中团。1927年初参加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。4月11日,在四一二反前夜,被秘密杀害于南京,年仅31岁,是交通大学第一个中员烈士。

  侯绍裘烈士遇难后不久,他的战友、著名的诗人柳亚子悲痛欲绝,怀着对烈士的无限深情和对反势力的满腔愤怒,写下了悼念诗篇:

  来源:上海交通大学党史校史研究室:《堡垒:战斗在交通大学的地下党(1925-1949)》,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。

href=""

搜索